生磨工艺的独特木工工艺,如果你认为生磨工艺只是一般工艺做法,那么苦头就来了,问题家具会不断的诞生,直至忙个不停的维修,我就是这么过来,有这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选择料时,必须是大红料,大红料较老,收缩性低,稳定性高,油性足,容易包浆,但是最大缺点是兜部与中杆料,十檀九空,空主要集中在这些部位,而开杆后的桠材,相对比这部分材料,空与硬疤的概率少了至少50个点,所以黑荆,黑疤是自然一部分,并非是坏事,不可能鱼和熊掌两者兼得,这是植物学生长环境的知识,也许很多人不一定懂,大红料,內有空洞,外有白皮,取料极难。其二,就是独特的烘干技术,很多工厂二道烘干工艺,就是伪工艺了,但生磨工艺必须木材随时保持干燥,四道烘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把选料与烘干都归纳为木工工艺,因为这些与木工都息息相关,只有都达标了,才可以进行制作。
木板入槽一点五,开母槽为二点一,这是封闭式油漆工艺不需要的,所以,我要买一个开母槽榫的螺刀都买不到,只能采用定制。我们无论是大红酸枝icon,红酸枝坐板都采用独板,缅花更是除大茶几两板拼,其实全独板。行业中有一句话,板大一寸,价翻倍,而我们每一块板至少多放宽半寸,2厘米,这全年下来,一个什么概念,没有人懂,这都是生磨工艺必须具备的。我们四道烘干,笫一道开料烘干,笫二道半成品烘干,笫三道依旧是半成品烘干,这里就存在一个大问题,这家具半成品,原本制作的榫卯结构全部变形,茶几板收缩最大为2厘米,榫卯接洽处最大收缩0.5厘米,这相当于木工重新制作榫,而且全采用人工工艺,所以一般工艺木工达不到我厂要求,必须要求修榫老师傅。这就是制标又制本的防止收缩开嘴的技巧,因为把木材原本没有干燥时多余的木材吃完了,通过这一点你应该清楚生磨工艺为何成本之高并非仅仅是生磨工艺本身,而是一牵发而动全身,这样你也就理解为何咱们产品到兰州而丝毫不收缩,因为收缩二公分后,木材收缩到底线了,不再收缩了。凡是所有长达一米以上的,全做拉力榫,拉力榫是活榫,但是力气不小,它会随木材大变化而滑动,但是在私下里拉上一杷力,防止木材无力约束而肆意走形,也不会力太大,与木材变形力相抵触,拉坏了结构。最初我认为没有作用,但是自从有了拉力榫,沙发下座再无故障,这是木工师傅自创的,后来我潜心下来研究,才发现拉力榫会越拉越紧,头小尾大,这才是奥秘,越拉力气越大。全榫卯结构,这么说,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红木家具制作的标准要求,对,其实就是按标准做,该入槽入槽,该锁死锁死,全部标准工艺。但是据我了解,国内某些市场大部分工厂沙发下座都是木螺丝加胶水,小范围的甚至是汽枪钉加胶水,甚至越南货居然很多小榫都是胶水粘的,在此我为何重申一遍,正因为市场偷工太厉害了。板面我们全采用活榫,因为生磨工艺收缩性大,所以如桌面,椅面,台面,我均采用活榫,很多工厂为了省事,采用死榫,当板面膨胀时,会与框进行对抗,结果一般是两败俱伤,这问题我至少修过十来家,框也变形,板也变裂了。那么我根据书法中左右避让原理,把收缩方向的框,全是活榫,就是发生了膨胀,也不胀坏板,框子开了,待干燥回缩后,重新上胶,用夹子夹紧即可,不坏结构,非专业人员都可以维修。
这仅仅是一些大的体现,还有一些小技巧,受篇幅影响,在此不一一表述。
当然,三年多发生什么问题,改正到哪,要写小技巧,至少是十来篇也写不完。但是这些都是我为打造生磨工艺呕心沥血的发明与创造,我又岂能轻易透入,大方向已给,自已去悟吧,总得交些学费。
笫四道烘干房一一北方展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