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

量质齐升背后永丰村如何描绘丰景

发布时间:2023/4/29 14:06:53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时值水稻收获季节,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水稻也逐渐成熟。放眼望去,田野间一片金黄。

8月20日上午,一台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永丰村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忙碌作业,切割、脱粒、输出等工序一气呵成,颗粒饱满的穗头被“一股脑”收进收割机的车斗里,隆隆的机鸣声在田间奏响了丰收的乐章。

“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业主邵国东,实际收获面积.62平方米,产量.3公斤,按照13.5%的水分含量,实际亩产达到了.2公斤。祝贺!”听完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现场实测的产量数据,永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李雪平紧张的心一下放松了。

“很期待,也在意料中。我们的村民、种粮大户们对种粮是有情怀的。”李雪平说:“交出丰收答卷,离不开技术加持,离不开科技人员指导,离不开种粮人精心管护,也离不开我们多年打造的灌溉条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育秧、插秧、施肥、管理……永丰村用实干交出了一份“丰收答卷”,让眉山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收割机在稻田间穿梭。李幸摄

守良田推行田长制建高标准农田

7月20日,李雪平多了一个新身份——村级“田长”。稍早前,四川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宣布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在全省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紧接着,眉山市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起18个单位集监督执纪、执法查处、保护宣传等为一体,市县上下联动、部门各司其职,“四员”(网格员、农技员、执法员、监督员)通力配合的耕地保护组织架构。

李雪平上任“田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村里的耕地巡护队核对耕地图斑,确保“一寸都不能少”。“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责任细化到乡(镇)、村组,落实到田间地块,我们各级‘田长’也签下了耕地保护‘军令状’。”李雪平说。近年来,眉山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县(区)和有关部门考核的刚性指标并明确终身追责。

守良田担的是责任,守的是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便是主要抓手。年以来,眉山按每亩元标准,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计划到年,眉山将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以永丰村为例,该村共有耕地面积亩,目前用于种植水稻面积亩,耕地种粮率达到91%,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亩、连片规模种植面积亩。早在年,永丰村就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在亩的高标准农田核心区,良田更是被划分为一块块米乘以米的田块,规整有序。

“今年高温干旱,我们还能保持高产,原因之一就是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水稻需水和排水都能得到满足。”李雪平说。

操作农机收割。李幸摄

施良法科技强支撑种粮有底气

8月20日上午11点,在中试基地的田块上,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先在目标地块里选取样本点,并对每个样本点的水稻进行抽样,再经过测量、放样、收割、脱粒、称重、测水分、计算单产等环节后,最终测算出抽样新品种水稻的亩产量。

其实,这项测产工作早在几天前便开始了。“8月15日一早,我们组织了10余位专家到中试基地进行田间考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表示,大家对新品种水稻的抗病性、抗倒性等进行了现场考评,并评选出位列前20位的新品种,再依次进行测产,“最终,只有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品种,才有机会得到推广种植。”

据悉,在永丰村这片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今年种植了个新品种和8个展示品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种子优势?永丰村在种质资源、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环节上下足了功夫。

“从年至今,每年我们会用统一的规格和管理模式选育一些新品种。种植过程中,会组织种粮大户到基地参观,也会在秋收后的‘一优两高’竞赛活动中对新品种进行展示。”据马均介绍,至今,中试基地已引进试种国内外优质品种余个,筛选出适合眉山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近40个,累计种植面积万余亩。其中,在永丰村推广栽种的品种有20余个。

为了更好地实现“藏粮于技”,马均经常带领团队在当地组织开展水稻新品种管理技术培训。“目前,东坡区种粮大户栽种的水稻品种,基本都是从我们基地筛选出来的。有2个比较优质的品种已经推广种植了6年时间,在东坡区的种植比例也超过了40%。”马均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更多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力争在水稻育种研究和种植培育技术推广上取得更大突破,帮助当地种植户种好粮。

除试验栽种新品种外,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当地种粮大户坚定种粮信心的底气之一。“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园区——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早在年便实现了‘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打造成为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李雪平表示。

“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能收近50亩水稻。我在永丰村种植的亩水稻,3台收割机10多天就能全部收完。”看着田间的收割机来回穿梭,眉山一心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王元威一边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一边通过电话进行调度。不多时,一辆辆满载金黄色稻谷的大卡车便启程,前往不远处的合作社烘干机房,对稻谷进行烘干储存。王元威说:“自从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粮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目前,该合作社共拥有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烘干机等机械近70台,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很多“外来”的机械耕作业务。“粗略估算,一年下来,我们合作社要为10多万亩土地提供机械作业服务。”王元威说。

眉山市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李幸摄

谋良策一田多收农民有赚头

“今年粮食实现了大丰产。预计上半年,每亩土地能挣到元左右,加上下半年轮作的菜或药,每亩能挣到元左右。”为能更好地实现丰产又丰收,水稻还未收割完,王元威就开始盘算起接下来的稻药轮作、稻菜轮作等安排。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种粮积极性,永丰村不断推广应用新型种植模式,不断增加土地复种指数,通过稻药轮作、稻菜轮作等模式,让土地既能产粮、又能赚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做好稻药、稻菜轮作,就必须深入了解每种作物,做好土壤管理,并精准分配轮作时间。”王元威说。

行走在永丰村,到处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水稻收割较早的地块里,已经有拖拉机在忙着翻耕土地,为接下来的稻药、稻菜轮作做着准备。

“要种粮,更要种好粮。”王元威每年都会参加园区的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该活动不仅让种植户更直观地了解新品种、新技术,还对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

“我知道园区有种植户在探索‘稻—菜—药’一年三季轮作模式,就是在稻药、稻菜种植模式基础上加入车前草种植,挺有借鉴意义的。”王元威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土地文章,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产值,让更多种植户‘种粮有赚头’,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种粮,才能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赵祖乐李幸陈文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3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