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

赫山这五年四化交卷农业现代化征程上

发布时间:2023/4/6 1:09:59   

编者按:在中共益阳市赫山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红网益阳站与赫山区融媒体中心围绕近五年来赫山区在园区发展、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农业发展、基层治理以及教育、卫生、住建、交通等多方面成就进行系列报道,带你回顾赫山这五年,展望新征程。

益阳市赫山区的稻田里矗立着“隆平高科多彩赫山”8个大字。

赫山区竹泉山智慧农业第一村项目。

相关连接:

赫山这五年①|创新变革融合发展园区从春天走向下一个春天

赫山这五年②|山青水美五年环保“硬仗”打出更美家园

赫山这五年③|4万3千余人告别贫困小康的盼头终于成真

赫山这五年④|医教住行全面提质幸福清风扑面来

红网时刻记者刘志雄通讯员刘杰张鹏程益阳报道

“年我们还是抛秧,一人一天一亩多地,现在全部是机插秧,一台机器一天30亩,综合效率提高了两倍多。”说起农业技术的变化,俞聪能不歇气地说上半小时,他太熟悉了,他担任法人的中亿农业公司在近5年里,逐步实现了水稻种植全流程的机械化。

中亿农业的变化,便是益阳市赫山区在农业发展上的一个缩影,近5年,赫山区在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迈了一大步。

从年到年,赫山区水稻机械化率增长10.2%,秸秆处理率增长28%,化肥折纯使用量减少约14.76%,农产品加工产值和休闲农业产值每年增长10%……

5年里,赫山区获评全国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先后举办三届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赫山兰溪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授牌,中央电视台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发现之旅·美丽家园”栏目先后在赫山取景……

优质谷种在控温控湿的密室里培育。

从种子到谷子种田不再亲力亲为

年,中亿农业建成育秧工厂,能为1万亩田供应优质的秧苗。俞聪介绍说,育秧工厂能恒温恒湿催芽,通过集中催芽能避免低温影响,保证种子消毒,预防病虫害,尤其保障了早稻育秧。

如今赫山区仅早稻使用集中育秧的便超过14.5万亩,为双季稻生产提供了“源头”保障。

买现代农机,垦现代农田。种子进育秧机,谷子过烘干机,就连科学配方的农药化肥,也交给了无人机,在赫山区,种田不再是需要亲力亲为苦差事。赫山区高比例的土地流转、成规模的水稻种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区首创的“十代十化”服务模式。

现在收割机收割的稻谷可直接运至烘干机烘干。

“十代十化”,即代育秧、代旋耕、代机插、代肥水、代防治、代机收、代烘干、代存储、代加工、代销售,专业化服务、区域化布局、集团化结盟、多元化解难、机械化作业、标准化操作、契约化约束、数字化管控、品质化溯源、规模化推进。

目前,赫山区从事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已有16家,日服务能力3万余亩。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十代十化”服务模式,打通服务、产业、效益、生态四大链条,从而构建起粮食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能有效解决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难题,助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但俞聪感受最深的,却是赫山区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带来的农药化肥减量。通过推广抗性品种、浅水栽培、深水灭螟、种子药剂处理、田埂种黄豆向日葵香根草、放置性诱钵、安装杀虫灯、科学用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赫山区大幅度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光农药就少打了整整两批,化肥也少用了将近15%。”俞聪说。

秸秆为原料制作的降解餐具。

曾经一把火如今捆捆卖

与农药化肥减量同样重要的,是秸秆禁烧,这三者是农业种植过程中最大的人为环境变量。

以往处理秸秆,大多是一把火烧掉,还美名其曰“烧肥返田”,实际肥田效果有限不说,还造成空气污染,甚至容易引发事故。妥当处理秸秆,成了种田大县共同的难题。

年,薛永强看到了秸秆处理背后的商机,从深圳回到家乡赫山,和伙伴一起成立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开始尝试秸秆利用。“油菜秸秆特别适合做饲料喂羊,水稻杆作为主料之一能生产替代塑料的可降解产品,比如地膜、工业包装内衬、餐具等。”薛永强说。

深秋时节,稻田里摆放着成捆的秸秆。

早稻杆打碎返田,晚稻和油菜则成捆打包售卖,秸秆包成了赫山区近年晚稻丰收时的新景象。江南生态农业从农户手中回收秸秆,能直接给每亩地增收元。

现代化的监控设备能每10分钟更新一次田间信息。

先行先试智慧农业展望行业前沿

在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上,赫山区发展智慧农业,是试探性的一步。

益阳市建立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以智慧农业云平台为中央枢纽,以质量安全溯源平台、病虫害监测平台、生产服务平台等功能性、支撑性的平台为依托,赫山区逐步完成了农业的数字化管理。

大到10公里半径的病虫害、土壤、水质等环境监测,B2B模式的农产品销售上行,小到某天某个职业农民需要租赁农机,数字化的平台让农民们用一个APP完成了“技术从上到下、服务从下到上”。

竹泉山智慧农业基地的智棚控制系统。

在赫山区泉交河镇,有个智慧农业第一村——菱角岔村。是益阳市首个集成运用“互联网+农业”的智能化、系统化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是赫山区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前沿试点。

在这里,传统的生产模式被颠覆,智慧农业云平台、双模联栋温室大棚、农业物联网工程、5G直播间、手机App操控,农业的“科技范儿”呈现得淋漓尽致。

温室大棚(植物工厂)。

“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掌握蔬菜大棚内的各项数据,实现生长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远程操作。”大棚管理员刘沅培说,“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精准作业,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都能大幅提高。”

回想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分组审议上指出:“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5年后,再看湖南唯一的全国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赫山区交出了一份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四化”答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