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

收割季要来了,粮食这样烘干,绿色又时尚

发布时间:2022/4/12 4:50:57   
北京中科白癜风崔永玲 http://news.39.net/bjzkhbzy/181130/6681746.html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农忙时节将近

江苏全省各地的小麦逐渐进入成熟期

收割、烘干、入仓

每道工序环环相扣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然而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烘干效率低下

而导致霉变的粮食高达亿公斤

传统的晾晒方式靠天

需要的场地过大

受阴雨天气与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耗费的时间与人工成本较高

而且自然晒干晾晒效果较差

影响粮食品质

以燃煤、燃油等为热源的烘干方式

存在噪音、大气污染等问题

且成本较高,安全隐患难以避免

煤油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煤改电”

农业机械化技术改进,以及国家政策支持

电烘干技术越来越普遍

相较之下

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技术优势明显

清洁环保、高效节能、温控精准、安全、经济……

这不

粮食绿色烘干首个省级专项支持政策来了!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近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国网江苏电力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推广空气源热泵等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广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推动粮食烘干设备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和清洁热源替代,在农业生产领域率先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模式。

敲黑板划重点!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粮食烘干设备清洁热源替代技术,新增粮食烘干设备不再提倡使用燃煤(油、生物质)为热源

?引导粮食烘干主体加快淘汰以燃煤为热源的存量烘干设备,替代使用以电能等绿色清洁环保烘干设备

?年,首批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开展空气源热泵等绿色清洁粮食烘干装备与技术推广和清洁热源替代烘干示范

?到年,全省力争实现燃煤(油)粮食烘干机绿色清洁热源替代改造全覆盖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在江苏率先出台?

江苏是粮食大省,麦稻年均产量万吨,粮食烘干需求旺盛。而传统燃煤(油、生物质)为热源的干燥机能耗高、成本高,在燃烧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决策部署,国网江苏电力积极推广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技术,该技术具有清洁环保、高效节能、精准温控等显著优势。

截至目前,江苏全省共有粮食烘干点余个,各类粮食烘干设备1.9万余台,其中空气源热泵、直热式电烘干设备余台,电烘干机覆盖率达20%,年均用电量1.7亿千瓦时。

针对烘干设备利用率低,仅在粮食收割期内使用的特点,国网江苏电力在全国首创“共享烘干”模式,提升粮食烘干作业综合效益。目前已有67家粮食烘干点、台电烘干机接入省级智慧能源平台的“共享烘干”专区。

推进粮食绿色烘干,江苏电网这样做

★接入容量放宽:对农村地区粮食烘干点的低压供电接入容量放宽至千伏安

★业扩增容“三零”:对报装容量千瓦及以下粮食烘干领域低压业扩增容项目全面实行“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

★用电成本降低:降低粮食烘干等农产品初加工环节用电成本,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并对客户粮食电烘干项目主动介入、优化服务,加强日常用电指导

说了这么多

推进粮食绿色烘干的效果如何?

这些特色实践与示范项目

告诉你答案

年4月,江苏首个空气源热泵粮食烘干示范项目在泰州市姜堰区建成,新建3台16吨空气源热泵粮食烘干机,替代原先使用的2台36吨的燃煤炉。经测算,其运行成本仅为燃煤烘干的一半,投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吨、二氧化硫6吨。

年,盐城滨海县出台江苏省第一份“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技术”补贴政策《滨海县推广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技术替代高污染热风炉专项补助办法》。年3月,盐城滨海6处国有粮食烘干中心完成电烘干设备升级改造,共计包括32台空气源热泵设备,单台热泵日烘干能力超过30吨。

南京高淳区建成全国首个粮食烘干全电气化示范区,目前已完成区内24家粮食加工企业的烘干设备“煤改电”,可承担全区约4万吨粮食的年烘干总量。预计每年可减少煤炭用量6吨,减少客户燃料成本61.6万元,节约人力成本余万元;减排二氧化碳.6吨、二氧化硫19吨、氮氧化物16.5吨。

年5月,江苏能源云网打造粮食烘干“共享替代”专区,首笔粮食电烘干项目撮合交易在泰州达成,项目总金额达69.25万元。

江苏农垦东辛分公司在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租有耕地亩,年粮食产量可达吨。年,在供电公司主动宣传下,新上5套空气源热泵电气化烘干设备,预计全年可烘干粮食1.8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吨。

接下来

国网江苏电力将持续深化粮食电烘干推广

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电服务、

创新商业模式、强化宣传引导

不断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为全国提供粮食电烘干应用的江苏经验

助力江苏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End-

供稿:肖宇华(营销部)

综合各单位

责编:王邹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