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岑巩一粒种子,制

发布时间:2022/10/8 17:04:27   

蜿蜒的龙江河从岑巩县客楼镇龙源岭的暗河流入岑巩县境内,河水丰沛而舒缓,流经的龙田镇、注溪镇、思旸镇20公多里流域里,绕出了20多个河湾,每个河湾都自成一个小坝区,坝区之间有山体和河流阻隔山风,形成了天然的杂交水稻制种理想之地,也书写了勤劳的岑巩人和杂交水稻制种的传奇故事。   一粒种子的缘起   年,袁隆平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一时间,杂稻制种,方兴未艾。   岑巩县也在这一年成立了“三系”杂交水稻南繁工作队,到崖县(今三亚市)腾桥公社保境大队学习“三系”杂交稻繁殖,第二年,岑巩试种的亩“南优2号”获得好收成。   看到稻种好卖,能赚钱,岑巩不少人开始进入杂稻制种产业。   “那时候找不到哪样钱,就只能种点中稻。”70岁的杨汉坤说起年开始杂稻制种的缘由,“看到他们搞制种还比较找钱,就租了30亩田来种。”   一年下来,杨汉坤赚了2万多块钱,比种中稻的收入翻了一倍多,成了当时的万元户。

杂稻制种开镰收割唐鹏摄

杂稻制种很辛苦,催芽、育苗、犁田、插秧、施肥、打药、授粉、收割、晾晒……每个环节都只能人工去做。即便如此,能达到亩产80多公斤已经算高了。   但一个叫陈文彪的种植户以亩产.5公斤的产量轰动了当地。原来,除了县里的培训,陈文彪结合注溪镇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特点,进行有效总结和精细管理,使得产量大幅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杂稻制种的产业中,在新的制种技术和生产管理指导下,岑巩县内杂交水稻种子自给有余,改变了以往种子从四川、湖南等地调入的状况。   从年到年,岑巩县的杂稻制种产业快速发展,制种面积从不足千亩到3.05万亩。为适应发展需要,由县国资控股的岑巩县惠农种业股份公司改制为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次与安徽荃银、湖南隆平、重庆种子公司等省外企业合作。

村民收割杂稻周文政摄

以杨代军为代表的一些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土专家”,受邀到国外推广杂稻制种技术,他们拿着工资,配翻译,住酒店,成为受人尊敬的“洋教授”。   干了30年杂稻制种的杨汉坤却在年退出了,用他的话来说,“干这个太费劳力,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部分人的退出,让更多土地集中到了少数大户手中。   年,岑巩杂稻制种面积达4.万亩,8月,农业部授予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岑巩成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   两代制种人的奋斗   在所有人都盼着一个好收成的时候,年10月却突然连降秋雨,已收的稻种无法晾晒,没收的在田里发了芽,岑巩县杂稻制种遭受严重冲击,红四方公司损失巨大。     年,制种面积3.8万亩,年,制种面积3.万亩,连续两年,岑巩杂稻制种面积缩小。那两年,全国水稻制种产业也不景气,竞争格外巨大。

收割杂稻(资料图)

但与之相反,岑巩杂稻制种企业却从年的4家增加到了年的7家,这其中就有楷丰公司。   面对何去何从的抉择,一些在红四方公司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决定再奋斗一番,陈龙就是其中之一。   年,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陈龙进入原岑巩县种子公司工作。从钻研制种技术到动员老百姓生产,随着一年年亩产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陈龙也从一个生产技术员成长为了生产副总。   年,他退出红四方公司,成立了贵州楷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继续主攻杂稻制种。     “那几年,很多人心里没底,不敢种。但是,我们还是有信心做好的。人要做什么首先是要吃饭吧,饭都没得吃了,肯定什么事都做不了。”陈龙说,为了打消种植户的顾虑,楷丰公司实行保底收购。

陈龙(左一)一行查看杂稻情况

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姚元金通过杂稻制种脱了贫,因为技术掌握得好,楷丰公司以年薪6万元聘请他当农技员,负责多亩制种基地的技术指导。   年,岑巩县培育杂稻制种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制种专业合作社25家,杂稻制种面积4.23万亩,带动农户制种1.06万户,产种子.4万公斤,实现产值1.66亿元,带动贫困户户人增收致富。   今年,姚元金承包的制种基地达到亩。“去年种了60亩,一亩纯赚元。所以今年扩大了,搞这个有钱赚嘛!”姚元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然而,在陈龙看来,这个有钱赚,但利润不高。     “别人拿你种出来的种子包装一下,贴上他自己的牌子,价格马上翻一倍。这不仅降低了制种户的利润,在市场竞争上也闯不出一番天地。”在他心里,还一直有个创建岑巩自己的杂交水稻种子品牌的梦想。

三方合力的开创   “我们已经实现了机耕、机插、技防、机收,收割的种子也全部是烘干,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了。”陈龙说。   近年来,岑巩县不断加大对杂稻制种产业的扶持,修建种子加工厂房,将制种基地全部进行了标准化农田改造,对土地进行平整,修建水渠和机耕道,还将杂稻制种纳入了政策性保险。

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龙统村的杂稻制种产业

岑巩县将“杂交水稻制种暨优质稻米加工”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并深入推进发展,实施《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三系籼型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有效实现了生产品种、技术规程、技术指导、监督管理、加工和收购销售等环节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三系”杂交水稻种子平均产量达公斤以上,高产田最高达公斤,“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平均产量达公斤以上,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但岑巩那么多年一直没有自己的杂交水稻种子品牌。”陈龙说,尽管有着适宜的土地和气候、40多年的技术经验以及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但岑巩的杂稻制种要创造自己的品牌,还缺一阵科研的东风。   年10月23日,在中国—东盟种业博览会上,岑巩县与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推进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健康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兆和种业是农业农村部育繁推一体化种子(A证+)企业,有强大的科研实力。   兆和种业就是岑巩要借的东风。   “非常珍惜这次重大机遇,接下来我们会积极做好后续工作,全力服务、通力合作,将岑巩打造成深度融合的国家级杂稻制种产业基地,延长岑巩杂稻制种产业链,着力打造贵州良种岑巩制造品牌。”岑巩县副县长蒋大伍说。

工作人员正在对杂稻进行育秧

“岑巩杂稻制种产业基础扎实,自然条件好,尤其是‘又香优’系列品种试制在岑巩取得了明显成功,能与岑巩县合作我非常有信心。”兆和种业公司董事长何懿表示,公司将整合优势资源,逐步在岑巩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今年,兆和种业和岑巩合作的首期一万亩“又香优”已经落地楷丰公司的制种基地,制种户们正忙着催芽播种。   同时落地楷丰公司制种基地的还有一个亩的水稻品种集中展示暨‘看禾选种’示范基地项目。   为什么愿意拿亩基地来做一个不赚钱的项目?楷丰公司总经理姚元勋表示,这是作为一个杂稻制种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这也是一个展示岑巩杂稻制种产业的好机会。   “这里面有农业部的12个品种和贵州省的个品种。预计8月中旬将迎来水稻扬花,那时候,岑巩将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杂稻制种企业和制种方面的专家。”   那是两代岑巩杂稻制种人期盼多年的盛景,也是勤劳的岑巩人不辜负龙江河的最好见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安永钱仕豪余欢   编辑刘娟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8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