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烘干 >> 烘干介绍 >> 示范农机合作社上海青角稻米专业合作社
上海青角稻米专业合作社
“荒地”上闯出来的“粮先锋”
作为上海青西农机管理站的经营主体和服务载体,上海青角稻米专业合作社专注于稻米生产,从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入手,到发展综合农事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仓储加工,从名不见经传的粮食收储公司发展为当地规模大、效益高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一个拥有“青角”和“青角薄稻香”2个商标、年销售大米近万吨的农业生产经营市场主体,走出了一条效益良好、服务优良、品牌知名的成功之路,在都市农业和农机化转型发展中成效显著,其成功秘诀就是一个“专”字。
基本情况
上海青角稻米专业合作社于年6月正式注册成立,为青西农机管理站的市场化生产经营的孵化成果。合作社占地面积80亩,其中农机仓库建筑面积㎡、粮食烘干车间建筑面积㎡、大米加工车间建筑面积㎡、可储粮食仓库建筑面积㎡,以及16个地下仓库(每个仓库可储稻谷-吨)。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直播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农机共计53台,管理人员和农机手共42人。
合作社为青西地区提供农机耕种收、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粮食收购、仓储、大米加工、销售等“农机生产经营一体化”服务。农机订单作业面积亩,耕种收年作业量达到了1万多亩,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5-6万,加快了青浦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年,合作社通过粮食一体产业化经营,销售大米近1万吨,每亩增效元左右。
合作社先后获得“青浦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海市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主要做法
一、不忘初心,发展全程机械化服务
19岁那年,巢庭芳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满怀热情的进入青浦区粮食系统工作,先后从事和负责粮食生产、初加工、市场营销、农机作业等岗位业务共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管理经验。3年,粮食系统改制后,巢庭芳决定留在农业生产一线,转型搞农机作业服务和粮食收储加工。他走遍青浦区,学习考察农业生产各方面情况。
他敏锐的发现青浦区虽然农机耕种收作业发展势头很快,但综合农事服务却成为短板。农业生产、农机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环节脱节,一方面制约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也拉低了农产品附加值。
找到了问题症结,他果断出手,在练塘镇一座荒废已久的废弃粮食仓库上成立了青角稻米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农机作业和粮食生产,并逐步发展为水稻机械化耕种收、粮食收购、稻米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经营管理体系。
在合作社发展早期,巢庭芳以青浦一个村庄作为样本做过一项调研,发现村里的常住居民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年轻人都在外工作,几乎没有适龄的农业工作者。这样的数据结果让巢庭芳明白,现代农业生产想要发展,就必须走机械化道路。于是巢庭芳决心引进先进适用的大型设备来改变农村劳动力紧张和用工成本上升的矛盾,解决农机化作业水平低的难题。年,合作社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合作社逐步添置了大型农机作业机具,组建了农机服务队伍。
为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链增值效益,年三秋前,合作社又建成了吨粮食烘干中心,当年开始运转,完成水稻烘干5吨,提高了青西地区粮食的抗灾能力,年完成吨粮食烘干。
农机田间作业服务也不断壮大,以立足青西、辐射青东为目标,为练塘镇及周边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农机订单作业面积亩,耕种收年作业量达到了1万多亩,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5-6万,加快了青浦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
二、整合资源,发展综合农事服务
日常管理中,巢庭芳忙于合作社的粮食经营业务。农忙时节,就卷起裤脚,踏入田间地头,和农机手、农民一起抢收抢种。渐渐地,他发现农业劳动力缺乏的情况愈发严重,且人工成本越来越高。
为解决这个矛盾,他及时调整农机装备购置思路,合作社共计投入多万元,购置高性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配套大容量农用拖车,实现水稻收割机后直接装载运送到至合作社的烘干车间进行烘干处理,再通过输送带到仓库存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不落地”。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合作社与农户可以田间粮食交易,将刚收获的稻谷卖给合作社,减少交易中间商,直接返利给农户。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稻谷或大米等代储存服务,只收取人工费用,让利于民。只要农户有需求,从农机作业到烘干、储存再到销售等,合作社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所在的青西地区以水稻、茭白种植为主,为青浦区的稻米和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域,农作物的轮作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为保障优质农产品生产,巢庭芳秉承绿色发展、循环农业理念,发展农机高效生态作业。在区镇农机、农艺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合作社科学选择优质肥料,合理配置高效农药,为农户提供施肥、打药等优良的植保服务,减少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发挥多功能、大马力农机装备优势,开展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茭白秸秆综合利用等作业服务,妥善处置农作物废弃物,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
每年水稻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粮贩子”经常压低收割价格,缺斤少两损害农民利益。巢庭芳是粮食经销者出身,深谙其中的“门道”。他成天守在田头,在提供机械化收割的同时,凭借合作社的烘干设备和仓储能力,带领合作社开展稻谷“即收即卖”,以公开透明的标价向农户敞开购买稻谷,减少粮贩子的压价机会,既保障了粮食收益,又保护了农户利益。周边粮食种植合作社、农户等对巢庭芳的经营诚信和服务能力十分认可,纷纷将稻谷售于合作社,年收购稻谷近万吨。
多年的从业生涯,巢庭芳对农产品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他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市民需求已经从“吃的饱”向“吃的好”转变,口感好、营养全的大米会赢得人心,绿色优质农产品终将是市场主角。
年,他在农业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等支持下,推动合作社在粮食收储、烘干的基础上,建成现代化的青西稻米加工中心,购置先进的全套流水线,大米日加工能力达到吨。为塑造农产品品牌、拓展经营市场,他先后注册了“青角”和“青角薄稻香”2个商标,获得了QS生产许可证,主动与粮食企业、粮食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接洽合作,开展粮食收储和加工业务。如今,薄稻米已经入驻华东地区52家家乐福超市,并通过京东电商,开拓线上市场。
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合作社对接学校、机关食堂以及粮油交易市场、供销社、为农服务点等,销售平价大米。年,合作社通过粮食一体产业化经营,销售大米近1万吨,每亩增效元左右,实现了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以“香软”闻名的薄稻米颇受市场欢迎和市民肯定,先后获得青浦区第四届青浦薄稻米评比银奖、第五届“青浦薄稻米”品鉴会银奖和最佳人气奖、第七届“青浦薄稻米”品鉴暨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金奖等荣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四、规范管理,打造农机服务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巢庭芳深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机服务的艰巨性。他对农机作业队伍始终高标准、严要求。经常对农机手言传身教,坚持优质服务、真心为农是赢得农民欢迎的动力,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支撑。
他经常深入作业一线,带领合作社苦练内功,积极提升团队的农机服务能力,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打造农机服务队伍,要求农机服务队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作业、统一培训和统一着装等。
为打造一支技术好、能力强的队伍,合作社采用“固定+临时”的用人方式,培养了农机手22名,平均年龄50岁,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合作社,巢庭芳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合作社机务管理和作业管理的“八统一”,即农机具统一停放、统一维护保养、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安全年检、统一驾驶培训、统一专业管理、统一收费核算。
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为全镇及周边粮食合作社、种植户等提供耕田种植、收割运输、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全程农机作业服务。
在搞好农机化服务的同时,巢庭芳还以开放的姿态,主动吸纳周边农机散户加入合作社团队,在农忙时节整合机具装备,分享作业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作业需求,解决基层农机服务散而小的问题,形成“1+12”的互利共赢的局面,提高了农机散户的作业收益,加快了青西地区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成为青浦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领头羊”,发挥了典型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
愿景
强化一体化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利用农机化设施设备,强化服(农机服务)、收(粮食收购)、烘(粮食烘干)、储(粮食储存)、加(粮食加工)、销(品牌销售),提高农机作业效能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益。进一步优化粮农负责种植,合作社负责作业、收购、烘干、加工和销售的合作机制。利用先进农机装备和粮食加工设施,打造知名品牌,通过直销、电商、农社对接等途径销售成品大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启示
业贵于专、成于精。上海青角稻米专业合作社抓住稻米不放松,大力增强农机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展订单式作业、承包作业,提供全程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农机服务,从粮食作物种植到烘干仓储,真正实现“粮食不落地”,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成为一个拥有“青角”和“青角薄稻香”2个商标、年销售大米近万吨的农业生产经营市场主体,走出了一条效益良好、服务优良、品牌知名的成功之路,其成功秘诀就是一个“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