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

瑞安机械强农让农民尝到甜头

发布时间:2023/2/23 21:55:26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340651.html

本文转自:瑞安日报

■记者黄丽云通讯员林建强/文孙凛/图

马达轰鸣、耕田插秧。近来,在桐浦镇后河村,种粮大户、市恒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锦绸正在忙着将培育好的秧苗下到农田里。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种粮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从育秧、插秧、植保到收割、烘干,均有机械“代劳”。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达70公顷,除了农忙时,全年仅需4个工人即可完成所有种植流程,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

市恒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是我市农业机械化的缩影。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目标,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今年我市将投入万元,加快“机械强农”步伐,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促进现代农业高速发展。

加大投入

万元助推农业机械化

这段时间,郑锦绸很忙。“今天秧盘里的秧苗下田了,明天我们要开始新一轮的育秧,接下来就要开始插秧了。”郑锦绸介绍,合作社实现机械化种植后,3天可培育8公顷田地所需的秧苗,1天能耕田4公顷、插秧近7公顷。

据悉,市恒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于年,共流转租赁农田的70公顷左右,主要种植水稻,水稻年产量可达75万公斤。

为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合作社先后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实现了从耕地、播种、育秧、插秧、施肥、收割、烘干一条龙的生产机械化操作。这些农机设备除了为自己社员的农田服务之外,还为周边的农户提供服务,年均服务面积超公顷。

“市政府推出的补贴政策给了我们大力发展机械农业的底气。”郑锦绸说,合作社一路走来,购买的大部分农机都享受了不同幅度的补贴。比如去年合作社新购置了一台收割打捆一体机,该设备在收割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打捆,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一台设备的售价20来万元,政府补贴60%,合作社只需出7万多元。去年合作社还添置了2台热风炉,用来为烘干机供热,原本售价12.4万元,有了补贴,合作社只需出7万多元。

据了解,目前合作社有收割机6台、烘干机14台、耕田机4台、插秧机5台、无人机3台。

记者了解到,我市实行地方农机推广补贴已有13年,众多农户都如同郑锦绸一样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今年,我市除了继续实行地方农机推广补贴外,还实行了机械强农补贴。蔬菜育苗、移栽机械,球茎类收获机械、蔬菜播种机,秸秆打捆机,收割秸秆打捆一体机,丘陵山区小型插秧机、收割机,山地单轨运输车等适用机械,温郁金、甘蔗生产所需农机,以上补助为核定购机额60%。高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补助为核定投资额的70%,最高限额万元。高水平农机农艺示范基地补助为核定投资额的60%,最高限额万元。农机化与数字化融合的数字农场(牧场、渔场)和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补助为核定投资额的60%,最高限额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预计投入万元,创建省综合类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粮油、茶叶、畜牧三个产业),要创成农机综合服务中心5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9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个,数字农机应用基地7个。

未来,我市将大力推进“一县三基地”建设,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机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平原和丘陵山区、粮油和主导产业机械化更加协调,农机化、数字化应用深度融合,建成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到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全市拥有农机研究试验基地1个、高标准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6个、高水平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示范基地10个,新增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台(套)以上。

基础扎实

创新做法破解诸多难题

通过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农机)大户等示范带头作用下,我市农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当前我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水稻作物,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1%,农机服务作业面积逐年增加,年水稻机耕近1.5万公顷,机插超1.1万公顷,机收近1.4万公顷。另外,茶业、畜牧业、果蔬业等在加快推进机械化上也跑出了“加速度”。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36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2万余台(套)。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机械强农工作,先后建成省级农业“机械换人”示范县和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变常规化激励为组合式激励,破解了‘农民不愿换’难题。”市农机总站站长黄兆钠说,在大力度财政补贴基础上,我市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农业“机器换人”,告别农民“弯腰时代”。

据悉,我市率先实行农机购置地方再累加、首台引进“双补贴”,最高补贴比例可达总价90%。“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发放补贴多万元,新增高科技农机装备台套;创新推出大中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财政补贴信用贷款和生产企业销售贷款等模式,年贷款额稳定在万元;打好保险兜底“暖心牌”,率全国之先推出政企合送农机保险,补贴力度从最初60%提升至80%,新购机具达到%,实现农民零负担。

“变适宜机械化改造为标准地改造,破解‘农田不让换’难题,亦是我市创新举措之一。”黄兆钠介绍,我市借鉴工业“标准地”做法,加快农田改造“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丘陵山区机收面积实现从0到0公顷的跨越式突破。

据悉,年我市安排专项资金近1亿元,实施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近0公顷,提质改造超公顷;探索设置农业连片化标准地亩均投资、亩均产出、带动效果等控制性指标,着力破解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迁扩建难题;全域推广农艺农机融合模式,与中化集团合作开展花椰菜全程机械化项目,带动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率达76.3%。

“变社会化服务为全周期服务,则破解了‘农机不易换’的难题。”黄兆钠总结道。据悉,我市搭建了“国家和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无人机作业公司+农机维修网点”服务矩阵,上线农机全生命周期服务内容,智慧农机服务平台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应用场景“先行先试”项目。我市把购机补贴服务窗口延伸到农民家门口,引导农机经销商指导农民申请补贴相关业务,让购机农户足不出户就能拿到“真金白银”;健全农机安全常态化管理机制,免费实地检验率超85%,打出隐患排查整治、应急处置演练、警农联合执法组合拳,打击外省籍拖拉机工作持续走在温州市前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