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收割季一碰到阴雨天就担心,现在我们有‘田保姆’,从育秧直至收获烘干等都有统一服务。”看着一车车小麦通过升降器,送入数米高的烘干机中,上虞区东关街道前村村的种粮大户龚永新笑着说,他今年种了50亩小麦,机械收割后全部烘干只花了个把小时。
老龚口中的“田保姆”就是全国优秀种粮大户、上虞三丰富硒粮油专业合作社社长厉高中。今年55岁的厉高中种粮已有27个年头,目前正在申报高级农艺师。年,农技校毕业的他听说妻子娘家所在村因年轻人就近或外出打工,造成部分农田抛荒,就动了集中包田的心思。“我集中流转农田后精耕细作,也能让村民们安心务工。”次年,厉高中干脆把家从章镇搬到了东关街道三丰村,包下了50多亩土地。年,厉高中牵头成立上虞三丰富硒粮油专业合作社,多户村民选择以资金或者土地两种方式入股。在他的带动下,仅东关街道就涌现出70多个种粮大户。
为了让大家收入多一点,活干得轻松些,厉高中不断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一开始,有的农户不相信,头摇得像拨浪鼓,“种了几十年地,没见过这样的”。于是,他一个个找大户做工作,“按我说的做,保你平均亩产增加公斤,亏了我承担,话撂在这儿,大伙作证!”新技术很快让试验地块节本增效,大伙儿都信服了。
厉高中经常线上线下邀请专家为社员及周边农户传授技术,宣传并解读农业新政策。合作社实施“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农闲时节组织大户开展“头脑风暴”,分享“看家本领”,一举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必须再转型。”年前后,厉高中发现,随着人工、流转费等成本上涨,种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于是,在保证大家卖足国家订单外,他以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向社员及周边种粮大户回收稻谷,创立“壮老汉”舜耕香米品牌,打通种粮到售粮的全链条。
厉高中添置了植保无人机、烘干机等数十种先进的农业机械供大伙“共享”,身后还有嘉兴农科院、上海农科所等国内多个农业科研团队提供技术“加持”。如今,“田保姆”服务辐射上虞全区多个种粮大户、2万多亩农田。
去年台风“烟花”来袭,农户们抢收下的早稻谷,如果24小时内不能及时烘干,便会出现黄斑变质。合作社开足马力,一天虽能烘干0多亩、约吨稻谷,可还是来不及。厉高中组织了10多辆大车,倒贴油钱,将稻谷一车车拉往平时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嘉兴等地烘干,愣是从“烟花”手中“抢回”吨稻谷。
“过去种田靠经验,现在每天有严格的步骤计划。”东关街道大西庄村种粮大户何荣庆把前些天厉高中来田里调查苗情制定的方案翻了出来,包括每亩需要采购的肥料量,插秧数量,分蘖时每丛穗、粒数上限等。当天,多亩稻田因几亩边角地封田没到位,需要锄草作业,厉高中便设计好航线,由植保无人机按照规划路线准确完成药物喷洒,“相当于解放了六七个劳动力,省钱又高效。”老何感叹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