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

宏华数科研究报告数码印花领导者,设备耗

发布时间:2023/5/23 21:33:20   

(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李哲,罗松)

1基本情况:数码印花龙头,设备+墨水双驱动

1.1专注市场30年,设备+墨水双主业

公司成立于年,以纺织CAD/CAM起步,深耕数码喷印领域近30年,形成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密度曲线优化技术、基于色彩管理规范(ICC)的适用性优化和扩展技术、色彩管理引擎、超大容量数据众核并行处理技术、精密机电控制系统、纳米墨水配方等核心技术,是一家以数码喷印技术为核心,聚焦、数码印花的工业应用,集售前咨询、售中调试、售后服务以及软件支持于一体的纺织数码印花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数码喷印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设备、耗材应用推广,主要产品为数码直喷印花机、数码喷墨转移印花机、超高速工业喷印机及墨水等。

1.2实控人持股26.39%,核心成员股权激励到位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金小团通过宁波维鑫、驰波公司、宝鑫数码间接持有公司26.39%的股权。实控人金小团为技术出身,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年10月至今任宏华数码董事长、总经理,现兼任宝鑫数码、驰波公司执行董事。公司六名核心成员持股平台为驰波公司,核心成员持有驰波公司17.91%股权,驰波公司持有上市公司12.49%股权。

1.-年营收CAGR=35.1%,归母净利CAGR=43.0%

-年,公司营收增速CAGR=35.1%,年营收达9.4亿元,同比增31.74%;归母净利润由年的0.54亿元提升至年的2.27亿元,CAGR=43.0%,年同比增32.4%。经营业绩与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年度疫情的影响,导致上年同期金额相对较低所致,在国内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基础上,公司年的业务迅速恢复。

-,公司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在38.4%-45.3%,净利率为16.7%-24.4%,整体而言,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较为稳定且维持在较高水平,盈利能力优秀。-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年达15.93%,体现规模效应。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年分别为2,万元、3,万元、3,万元、4,万元、.7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1%、6.6%、6.4%和5.9%,保持在较高水平。

ROE在年为20.37%,ROA为17.47%,与年比有所下降,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年维持在18.28%-26.69%区间,无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大额债务,偿债能力较强。公司年净利润现金比率有较大福大降低,主要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长幅度超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影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了24.68%。

分业务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数码喷印设备和墨水,年公司数码喷印设备营收占比达57.74%,墨水占比为34.09%,墨水营收占比相对增加。从分业务毛利率来看,数码喷印设备和墨水毛利率在-年间较为稳定,墨水毛利率略高于数码喷印设备,这与墨水近年来成本降低有关,也是公司“设备先行,耗材跟进”经营模式优势的体现,通过为设备使用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数码印花墨水,在设备销售的同时带动墨水销量的增长,形成规模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数码印花替代传统印花大幕已拉开

2.1数码印花渗透率刚破10%

2.1.1响应产业升级及环保需求,数码印花需求释放

在纺织印花行业,纺织数码喷印技术是对传统印花技术的突破,它克服了传统印花高污染、高能耗、交货速度慢、印花图案相对单调、印花精度一般及生产工艺复杂等缺点,具有无需制网、调浆、无套色限制、无起印量限制等优点,同时它还具有绿色环保、省时、省水、节电等特点。这契合了产业升级及节能减排的全球发展战略和人们个性化的消费趋势,全球纺织品数码印花量从年起即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度解析》提供的数据,-年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产量持续上升,占印花面料比重从年的2.2%增长至年的7.6%。中国市场中数码喷墨印花占比也从1.8%增至11.2%。中国印染协会预计年全球数码印花渗透率可达27%,中国数码印花渗透率将增至29%。

数码喷墨印花设备销量测算假设:

1)全球印花面料产量假设:年,全球印花面料产量呈逐年增加态势,年产量小幅下降。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产量预计下滑至亿米左右,同比下降近20%。预计-年印花面料市场需求会大幅上升,逐渐恢复疫情前水平,增速达到10%,年后,增速放缓,回到正常水平,增速约为0.6%。

2)全球数码印花布渗透率假设:预计疫情之后,数码喷墨印花市场将继续增长,到年底,其渗透率有望达到27%。

3)单台年平均产量假设:目前市场中的数码转印设备占比高,且多为打印速度30米/小时以下及的低速机,单台设备年平均产量低,随着技术进步及设备的更新,预计设备打印速度更快的中高端设备将增多,打印速度会得到较大提升,由年的9.72万米/年/台上升至年的11.17万米/年/台。

4)淘汰量假设:随着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数码喷墨印花设备将步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年全球数码喷墨印花设备的淘汰量达台,设备当年淘汰率为40.7%,以5年为一更新周期,预计-年将年末保有设备全部淘汰,因此设备淘汰率在-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年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假设-年设备淘汰率分别为32.1%、30.2%、20.0%、20.0%、20.0%、20.0%。

5)以当年的装机量近似作为当年设备销量。当年装机量=年末保有量+当年淘汰量-年初保有量(上年末保有量)。根据以上假设,我们测算~年全球数码喷印设备的销量分别为27,台、28,台、36,台、40,台和49,台。

2.1.2亚洲市场占比提升,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欧洲设备制造商长期占据市场主流、引导行业技术发展,年之前欧洲的纺织数码印花产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但在年以后,亚洲地区产量迅速提升,并在当年实现对欧洲的超越,这一趋势还在加速。根据WTiN统计,年欧洲地区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7%,亚洲地区产量占全球总量的39%。其中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的产量分别占亚洲市场的42%、19%、10%,位列前三位,亚洲已经超过欧洲成为数码喷墨印花最大生产地。从数码印花设备保有量的全球分布来看,亚洲地区设备保有量占全球比重已经超过50%,超过欧洲地区26个百分点。预期未来市场最大的增量仍然来自亚洲,而中国作为数码喷墨印花市场的“领头羊”,市场潜力巨大。

2.2契合差异化需求,数码印花成本近临界点

2.2.1数码喷墨印花契合个性化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市场消费理念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多品种、个性化、短周期、注重文化创意与环保的纺织品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以“客户个性化、需求速度化”为导向的消费需求摒弃传统纺织印染“大批量、慢变化”的商业模式。数码喷墨印花契合了个性化、时尚化和快速变化的消费趋势,符合高品质、个性化、柔性化的印花纺织品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创新型、生态型的印染升级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按需印花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喷墨印花技术促进这一趋势的发展,电商平台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根据《全球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度解析》,全球数码喷墨印花设备保有量从年的台增长至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8%。装机量从年的台增长至年的台,年复合增速达到21.37%。年,全球数码喷墨印花设备的淘汰量达台。随着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数码喷墨印花设备将步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

2.2.2成本近临界点,经济性日益突显

据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年公布的《中国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发展报告》统计,近五年来,数码印花加工费下降50%左右。直喷数码印花综合成本从年的8-10元/米下降至年的5-7元/米,数码转印综合成本从年的5元/米下降至年的2元/米,主要品种的墨水价格下降比例也大多在50%及以上,涂料墨水下降幅度达到80%,为数码印花生产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数码喷墨印花设备实现自动化管控流程,尤其是转移印花设备,一个技术工人可同时操作多台设备,大幅节约了人员数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根据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的数据,-年,数码喷墨印花的加工成本在不断下降,墨水的平均成本也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数码转印机的综合成本正在接近传统印花平均成本,数码喷墨印花的应用效益不断凸显。

我们假设年活性墨水和分散墨水成本将分别降至7.5万元/吨、2.5万元/吨,以数码自喷1米使用墨水15g,数码转印6.5g计算,年数码喷墨印花面料中活性墨水平均成本为1.13元/米,分散墨水平均成本为0.16元/米。此外,随着各地加强对印染排污指标的控制,传统印染环保成本持续上升,根据现有数据,每米印染布将产生污水3-5吨,按印染废水处理成本执行GB-直接排放标准的成本约为4.7元/吨,而传统印花要实现印染废水零排放其成本将提升近一倍。

因此,考虑墨水价格和环保成本,数码转印综合成本到年或将下降至1.52元/米,传统印花成本进一步上升至1.41-1.99元/米。预计在年前,数码转移印花的综合成本将低于传统印花,数码印花相比传统印花越发显示出竞争力。

2.2.3政策支持助力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推动绿色印染和数码喷墨印花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驱动相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具体影响如下:一方面,数码喷墨印花作为节能减排染色的推广技术已成为国家大力推进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目前,数码印花依托智能制造技术,在“产、学、研”联合攻关下,技术水平已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在具体政策制定上,国家坚持扶优扶强,增加高新技术研发的补贴。为数码印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2.3海外企业为主,国内宏华崛起

2.3.1技术领先,国内龙头地位显著

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从算法研发到系统集成数码喷印设备制造全过程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牢牢占据着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国内的可比公司主要为汉弘集团、希望高科、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统计,年至年,公司均位列国内中高端纺织数码喷墨印花机销量第一,且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3.2全球以海外企业为主,宏华数科位居前三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走出国门,与国际一线同行竞争,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产品成功打入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等国际主要数码印花市场,与MS、EFI-Reggiani、Mimaki、KonicaMinolta等企业一起占据了全球数码印花设备应用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WorldTextileInformationNetwork(WTiN)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司数码喷印设备生产的纺织品占全球数码印花产品总量的比例从年的12%稳步增长到年的13%,与行业占比前两名的差距逐渐缩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宏华数科:竞争优势突出,扩产周期开启

3.1采取“设备先行、耗材跟进”的优质策略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年至年为纺织印花软件及硬件研发阶段、年至年为数码喷印产品推广阶段、年至年为数码喷印技术多元化应用阶段、年至今为纺织数码喷印机专业化应用阶段。公司专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研发、数码喷印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并不断改进优化产品结构,通过高端智能技术推动纺织印染行业的转型升级。

基于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及对纺织工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理解,结合客户应用需求,公司推行“设备先行,耗材跟进”的经营模式,主营产品为数码喷印设备和墨水。数码喷印设备包括数码直喷印花机、数码喷墨转移印花机和超高速工业喷印机三类。

公司年成功推出第一代纺织数码喷印机——DPM-A型纺织数码机,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开启了传统印染行业的变革,且率先开发了“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使精准打印成为可能。公司数码直喷机根据产品性能标准主要分为VegaD系列和VegaS系列,公司数码直喷机收入快速增长,两系列主力机型合计销售收入占比超过数码直喷机收入的80%以上,其中增长主要来自于D系列机型。

数码转印机主要应用于化纤市场,近年来使用成本不断降低、与传统化纤布印花价格逐渐接近,对传统化纤布印花替代加速。公司年推出Model机型,具有喷印烘干一体、机型轻便特点,适合小批量、多批次的市场需求,高性价比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使Model机型销售迅速放量,产生规模效应,均价从年的59.12万元降至年的33.81万元/台,年进一步下降到31.97万元/台。同时,由于Model系列机型更加贴合现阶段市场的需求,公司减少了VegaP系列的生产。

超高速工业喷印机主要包括SinglePass、圆网+系列、平网+系列机型。SinglePass采用单程印花方式,喷头无需横向移动,可实现与圆网同步印花,是大批量印花的首选。此外,平网/圆网+系列机型为数码喷墨印花机与传统平网/圆网印花机的结合,可以在印花速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做到综合平衡。公司目前超高速工业喷印机销售占比较低,年仅销售两台,销售收入占比仅为1.7%,预计随着未来高端机型需求增长,超高速工业机市场有望扩大。

3.1.1设备与墨水一体化战略

“设备先行、耗材跟进”的经营模式推动营收增长。公司墨水产品包括活性墨水、分散墨水等,基于喷头适配性研制,具有纯度高、流畅性好、稳定性高、色域广、得色率高、精细环保、防喷头堵塞等特点。近年来基于墨水市场价格下降、原厂墨水的适配性优势、公司设备销售增长及存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墨水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从年的8,.67万元,增长到年的32,.84万元,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基本在30%左右,销售规模持续增长,也验证了公司“设备先行、耗材跟进”经营模式的正确性。公司数码喷印设备收入与墨水收入相辅相成,随着公司设备保有量增加,墨水销售规模将持续增长。

数码喷印墨水作为数码喷印设备的配套产品,其核心在于与数码喷印设备的适配性。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墨水配方,一方面采用纳滤膜处理提纯技术满足了与对应喷头的适配性,保证了色彩饱和度、色域、色牢度、稳定性等适用要求,另一方面,墨水的生产成本持续下降,有效推动了客户从传统印染工艺向数码喷印的转型升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汉弘集团相比,公司的墨水销售单价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且毛利率较高,具有价格优势。

公司于年3月7日公告,拟以万元收购晶丽数码67%股权。交易完成后,晶丽数码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在年向晶丽数码采购金额为万元,占公司采购总额的比重为5.48%。本次收购有利于提升公司墨水的自产率,进一步降低墨水生产成本,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未来公司墨水销售收入及毛利率水平有望继续提升,进一步巩固“设备+墨水”优势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

3.2技术+规模,竞争优势突出

3.2.1技术领先,性价比高

公司自主把控最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和烧录环节,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数码喷印设备核心竞争力在于喷印效果一致性、运行稳定性、高速运行和高性价比,其除受喷头性能、设备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图像数据处理系统、精准运动控制系统、喷墨控制系统、电/信通路系统、机械控制系统等控制总成、软件/算法的集成开发。公司将上述自行研发的综合技术以嵌入式软件方式自主集成于板卡中,自主把控最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和烧录环节。

目前公司喷印设备配置的众核并行处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多达个处理器核实时并行运行,使得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达到3.8Gbps,控制超过18万个喷孔每秒多达54亿次喷印动作的受控实施,使得公司生产的数码喷印设备能够实现最高4,米/小时的超高速喷印速度,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公司掌握了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技术、精准运动闭环控制系统技术,这些核心技术能够保证精准数码套印的成功。公司基于上述核心技术开发的主要机型,在性能指标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竞争水平,已与国际同类产品进行全球化市场竞争。

同时公司自主采购喷头等核心组件、自主加工部分喷头精载组件,制定喷头安装和设备安装调试标准,在保证设备品质的同时,使得公司有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公司建立起了设备+墨水(耗材)的业务模式,依靠自身设备优势建立较好的客户关系,后续通过提供墨水实现客户对公司的持续营收贡献,近期拟收购墨水外协厂商晶丽数码,进一步提高墨水自产率,降低墨水成本;公司喷头的品种单一且采购集中,形成规模优势,采购成本优势。

相同性能的设备,公司的价格仅是MS、EFI等国际竞对公司价格的60-70%。原装进口意大利MS高速优质导带数码印花机MS-JP6国内售价万元,打印速度米/小时,布料宽度支持1.6-1.8米,打印速度为-平方米/小时,MS-JPK售价万元,打印速度平方米/小时;公司数码直喷机D系列年平均售价万元,最高打印速度0平方米/小时,S系列20年平均售价70万元,最高打印速度平方米/小时。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国内数码喷印技术及设备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是国际少数几家实现圆网与SinglePass同步套印技术的生产商,精度相对误差可达到0.1mm以下。数码印花与传统圆网印花相结合,既能发挥传统印花在底色、大色块方面的优势,同时又能结合数码印花在精细、复杂花型方面的优势。年,公司与国际厂商同步推出了32个工业级喷头的高速喷印设备,且喷头的扫描速度最快可达2.2m/s。除此之外,公司自主开发的RIP软件和ATSoftproof色彩管理系统支持4~12色的颜色配置,更多的颜色通道数量使得数码喷印图案的色域更广、更细腻精致。同等扫描模式,在喷头品质、喷头个数、基本精度相当的情况下,公司当前主推机型与国际知名设备商同类产品性能相当。

同时,公司开发的SinglePass机可以达到传统网印设备的印花速度,并且通过经向单程打印,完全规避了扫描机纬向多程打印会出现的多层图像、错位印刷的问题,印花质量更好。该机型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多批次、多花型的订单生产,与EFI-Reggiani、MS在市场上推出的同类机型性能相当。

数码喷印设备是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投入大,技术门槛高,需要长期持续的技术开发和投入才可以实现设备的高效和稳定性,成本高昂且长期、公司长期在数码喷印领域的研发投入使其与同业公司相比具有技术优势。

3.2.2专注研发,成果突出

公司深耕数码喷印领域近30年,技术人员经验丰富。数码喷印设备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需要具备行业经验丰富且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解决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障产品高效运作。由于国内数码喷印产业处于应用初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技术人才相对稀缺,公司作为国内数码印花领域的龙头,经过时间积累建立起了有效的人才团队,相关技术人员经验丰富。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国内首家将数码喷印技术应用于纺织工业生产的企业。公司研发人员共98人,占公司员工总数27.84%。公司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及其应用”、“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于年和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承担或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项;主导或参与起草了3项行业标准和3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此外,公司核心研发人员也积极进行核心设备喷头的开发与制造研究,参与“工业级压电式喷头的开发和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

3.2.3规模优势驱动成本下降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数码喷印设备生产、研发和销售的企业,是行业内扎根较深、技术经验较为丰富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喷印设备销售模位于行业前列,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具备较强的规模优势,公司凭借较强的规模优势,支撑数码喷印设备与耗材的固定研发成本,在采购中形成较强议价能力,以公司的前五大供应商赛洋技术为例,其对公司销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比例超过80%,这体现了公司较强的议价能力,进一步保障了公司能够有效实施成本控制。

公司-年数码直喷机产量分别为、、、台,转印机产量翻了19倍,从28台增至台;墨水产量由年的.6吨增长到年的.4吨,产量增长了一倍。

主营产品产量的大幅增加加强了公司的规模优势,公司单台数码喷印设备的平均成本持续下降,与年的成本降幅分别为16.67%和12.16%,而汉弘集团数码印花机单台成本则呈上升趋势,年与年的单位成本分别上涨13.82%和10.07%。其中公司年数码转印机的单台平均成本降至19.96万元/台,核心组件喷头的价格降至平均7.75万元/台,而数码直喷机成本的提升主要是由于直喷机D系列机型持续升级,成本和销售均价随功能升级而上升。

同时,公司墨水成本也大幅下降,-年墨水成本分别为6.24万元/吨、5.36万元/吨、4.78万元/吨、3.88万元/吨,而汉弘集团的墨水成本远高于公司,-年成本分别为9.46万元/吨、8.22万元/吨、9.05万元/吨。

此外,公司凭借前期的设备销售,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后续通过耗材销售、技术支持等良好的客户服务,保持与客户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实现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

3.3客户集中度低,宏华议价能力强

-Q1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采购金额相对稳定,前五名客户贡献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比例在9.9%-13.5%,单个客户采购规模相对较小,客户集中度低。考虑到公司下游客户为纺织行业客户,市场规模大,行业客户多,客户集中度较低也符合行业惯例。

3.4设备扩产进行时,预计未来2-3年产能新增5.8倍

公司IPO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年产套工业数码喷印设备与耗材智能化工厂”项目、“工业数码喷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截至年底,公司“年产套工业数码喷印设备与耗材智能化工厂”已完成单体厂房的验收,正在开展地下管线和公用工程建设,相关生产设备也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待正式投产后,公司数码喷印设备的产能和品质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项目建成后,公司同时将具备年产0吨数码印花墨水的自主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墨水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工业数码喷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补充流动资金已基本完成。

年,公司在建工程增加主要来自于“富阳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即募投项目“年产2,套新型工业数码喷印设备与耗材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随项目建设推进投入不断增加,截至年12月31日,该在建工程金额为.84万元,工程进度为69.09%。此外,公司近期非公开发行拟募投投建“年产套工业数码喷印设备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未来2-3年公司将新增投产2,+3,=5,台设备产能,相对公司年台设备产量有约5.8倍产能新增。

4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4.1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数码印花发展趋势良好,目前经济性逐渐体现,尤其转印设备,公司作为国内数码印花设备龙头发展趋势较好,依靠直喷技术起家,将直喷技术嫁接至转印设备,实现转印设备的快速突破,竞争力较强。因此对公司设备销量的预测我们主要从供给端着手,而墨水作为耗材,跟公司本身的设备匹配度较高,因此整体增速跟设备增速类似,甚至超过设备增速,原因在于公司依靠设备建立起的墨水成本优势可能较强。

1)设备:公司IPO募投的台项目预计在今年底达产,在建工程里的台设备产线预计在年左右达产,结合目前公司产能情况,我们预计公司-年销量分别是1,/1,/3,台,对应的增速分别45.4%/64.2%/64.7%,短期看数码转印设备增速更快,数码直喷设备增速较慢后续随着经济性逐渐体现增速会提升,我们假设转印设备增速会超过直喷设备,但考虑到行业降价的大趋势;从单价维度,降价是该行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假设-年公司数码喷印设备的均价降幅分别是5.3%/7.7%/7.5%,数码直喷和数码转印设备均价均呈现下降趋势。公司在行业享有定价权,设备均价的下降主要通过规模化降本实现,这也是为何公司-年公司均价累计下滑38.4%,但整体毛利率却从39.5%上升至41.7%的主要原因,假设该优势继续发挥,假设-年毛利率维持在年的41.7%。

2)墨水:公司墨水销量从年的1,吨提升至年的5,吨(复合增速50.7%),均价从9.7万元/吨降至6.1万元/吨,降幅达36.9%,毛利率维持在44%以上。墨水业务作为设备的耗材未来跟随公司的设备销量的提升持续提升,而且公司的墨水因为规模优势可能竞争力更强,我们假设墨水未来3年的增速分别是40%、50%、50%,均价假设继续降低,每年以5个点的速度下降,且均价的降低均可以传导给供应商,毛利率假设维持在年的44.0%。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7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