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烘干 >> 烘干介绍 >> 解码中国一汽的绿色变革
继往开来,一汽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和环境危机,汽车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如何承担环保责任?中国一汽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绿色环保体系方面的成绩,值得深入解读。举个例子——很多人的印象里,涂装车间是和油漆与化学溶剂打交道的地方,是高污染、高耗能风险的典型生产环节。但事实上,中国一汽在涂装车间里目前已经采用了废气焚烧热力回收系统(TAR)技术对废气进行处理,既实现废气的焚烧,又起到漆膜烘干的作用,可使排放气体当中的废气净化率达到99%以上。为了节省涂装过程的用水量,一汽轿车实施了空调纯水系统改造和重水再利用改造项目,年节约用水量超过2万吨。这只是一汽绿色制造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环保绿色,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小编一个长期在欧洲生活、专门负责大型企业环保项目的专家朋友告诉我——绿色环保的每一点实现,都意味着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任何具体的环保监管者和生产者,都存在宏观上的一致和微观上的博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践行社会责任和把绿色环保不仅仅当成负担,考验的既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有成本控制能力和绿色环保的技术积淀。一份资料告诉我:“十二五”期间,一汽共完成节能改造项目项,实现节能吨标准煤/年,节约价值万元/年。具体说来,一汽每年都投资2亿多元用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危险废物处置和新建/改造环保设施;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年相比,COD排放降低了12%,氨氮排放降低了31%。如何能系统性的做到这一点呢?据了解,一汽启动了《“十三五”期间推进中国一汽绿色制造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将通过年度实施项目专篇滚动更新的方式不断完善一汽绿色体系。绿色制造的主体仍是工厂
近年来,一汽全面淘汰改造了过去的老厂房、老设备,也在逐渐告别过去粗犷式的生产方式,以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标准,加快推进绿色工厂建设,促进了所属30余个主要制造单位节能环保水平的提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轿车),这是是一汽绿色制造的样板单位。按照国家工信部要求不久前刚刚通过第三方专业公司评价,以95.25分跻身于国家绿色工厂的行列中。长期以来,一汽轿车就非常重视绿色环保体系建设,不但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遵守了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要求,而且在管理方面也进行了“配套”——公司高层做出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接受社会监督的承诺,任命了绿色制造管理者代表,并坚持每年定期公告,切实公开环保信息。实地参观中,小编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我以前一直认为生产线只要是还在运转,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必须滔滔不绝。但为了节能方面,一汽轿车摸索出了一套弹性化的运行思路,推行了“停产减供”、“停产停机”、“重点耗能设备定标运行管理”、“合理排产和安排工艺调试”四项管理对策,同时推行了空压机余热回收、露点节能、变电间动态补偿及储能保护系统、空调变频等一系列节能技术改造,真正做到了“开源节流”降能耗。今年一季度,一汽轿车在产能提升22.58%的情况下,能耗反而下降了11.7%。甚至是在新工厂的建设中,一汽-大众第三工厂就充分借鉴了享有“世界最环保汽车工厂”美誉的德国大众北美工厂的规划和设计经验,强调建筑的功能与实用,在建设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材,实现环境保护,被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绿色工业建筑”三星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汽车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
在不久前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展示了A级蓝途车动力总成,可实现百公里4L的低油耗。红旗H7插电混合动力可实现公里续航里程,轮毂电机电动车底盘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小转弯半径、大空间以及高舒适性等优异特性。但事实上,绿色制造远不止于此。绿色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材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消费使用等各环节都需要进行绿色管理。应用汽车轻量化材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积极研究高强钢板、铝板等车身轻量化材料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解决冲压成形过程中回弹扭曲变形大且不易预测、高强钢板模具易磨损开裂影响寿命、铝板模具易粘屑等问题,形成铝板、高强钢板冲压模具的开发、制造能力,为实现绿色制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开发、采用铸造合金模具钢、合金球墨铸铁等材料替代锻造合金钢,简化了模具结构、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模具材料使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很好地实现了精益生产与低碳环保的双重目标。该公司还承接了国家智能专项《基于机器人的汽车焊接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此项目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汽车白车身的绿色制造。其中,柔性主拼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三个车身平台六种车型的快速智能切换,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工位占用面积。在线检测设备的自主应用、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的应用也均体现出了绿色智能环保技术对汽车制造技术进步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相信很多人用过苹果的“官方翻新机”,其实,伴随末端产品的大量产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再制造工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末端产品处理方式。“把旧机交给我,给你一台全新的再制造发动机,性能与三包政策和新机完全一样!”这是一汽解放锡柴再制造基地对用户的庄重承诺。自年正式投产以来,一汽解放锡柴再制造基地已累计销售再制造发动机余台,再制造喷油器余支,销售额超亿元。消费者为什么认这种“官翻”呢?这是因为,在保证同等质量和性能的同时,还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材料成本约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据最新测算,一汽锡柴再制造基地每生产台奥威系列再制造发动机,回收的产品附加值接近1.25亿元,可节电万kWh,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要增加绿色竞争力的本质,还是要有绿色低碳的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随着近年来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一汽于年上海车展上首次提出以低碳节能为核心的“蓝途”战略,发展原则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环境上可容”,其核心是兼顾传统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注重自主创新,提升传统动力节能水平,加速新能源产品开发,突破核心技术,掌控关键部件,强化战略资源培育。为了改善传统节能技术,中国一汽的燃烧基础研究实验室已经完成了40%热效率的燃烧技术开发,正在加紧挖掘45%热效率的燃烧潜力。为了加快自主乘用车低碳技术开发,一汽先后实现了二代蓝途发动机产品——CA4GB14TD发动机以及一汽第一款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产品——CA7CHD的量产投放。
为了在提升传统动力节能水平的同时也同步推进混合动力节能、电动汽车的自主开发,一汽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对外展示了奔腾B30EV、骏派A70E两款纯电动产品,以及一款应用插电式油电混合技术的红旗H7FLPHEV产品。在这些努力之下,年度,一汽自主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67L/km,优于法规目标值(6.82L/km),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满足了国家法规和用户的需求。针对商用车绿色低碳技术开发,一汽率先实现了国内重卡发动机换油周期由1万公里到10万公里的跨越,使重型柴油机具备的“机、箱、桥”长换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生产制造技术部副部长陆波告诉记者,绿色制造逐渐成为一汽的新招牌。事实上,绿色制造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环保体系的建设问题,从更深层次来讲,体现的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话题,企业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责任的问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作为“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中国一汽以务实的行动促进人、车、社会和谐发展,通过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和制定完整的低碳节能技术战略等重要举措,实现了从工厂到产品的全面绿色化。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推动整个社会工业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典型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