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烘干 >> 烘干资源 >> 黟县党建信用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黟县扎实开展“党建+信用”,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统筹推进信用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信用服务乡村振兴新动能源源不断。
信用搭桥,文明乡风有载体
“遵纪守法思想好,为人正派有口碑;尊老爱幼家风好,夫妻同心兄弟和……”在碧阳镇古黄村,这里的老百姓随口都能说出乡风文明评议“六个好”内容,这是集聚全村老党员、“五老”的智慧,将农户乡风文明评议的标准和村级实际情况结合制定出来的,不仅内容丰富,还朗朗上口,在全市得到推广。
“现在全县上下都在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我们也是大力宣传“六个好”内容,并以此作为评价农户乡风文明的标准,村民守规矩讲文明,移风易俗,村里的风气都变好了,村民的精神风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碧阳镇古黄村村书记、主任孙福昌说道。
该县以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为契机,聚焦群众最关心、金融机构最 积分嘉许,基层治理有新路
走进宏村镇龙江村惠民超市,陆陆续续有村民拿着兑换券来换购物品,原来这是该村的乡风和美超市,货架上的产品琳琅满目都可以用信用券进行兑换。
“只要积极参与村里的志愿活动,落实乡风文明评议‘六个好’内容,就能在村里领到信用积分,我这手里的盐、酱油就是用积分兑换的,下一次我一定要得更多信用积分换更多物品回家。”村民余佳敏说道,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据了解,乡风和美超市是该村信用储蓄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户日常行为进行了解登记并折算为积分,并建立积分兑换制度,积分可通过提升信用等级、参与村级工作、获得表彰激励等途径获得,以此鼓励村民日常遵守村规民约、参与村庄发展大小事务。
信用储蓄站是该县探索的信用应用场景之一,该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积分嘉许,让“信用”与村民的权责连通,激发村民参加志愿服务、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热情,引进积分兑换系统,让村民感受到“信用有价、守信有益”的生活体验,以小积分推动基层微治理,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信用推动、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信贷助力,产业发展有底气
金秋十月,柯村镇胡门家庭农场一派繁忙的景象,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刚收割下来的水稻进行烘干包装,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几年,我们农场每年都扩大种植规模,今年又增加了多亩,总面积达到了多亩,机械设备和农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但是资金方面有些吃力。这次被评为AAA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金融机构主动上门服务,给我办理了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并且利率比平常低不少,真是一项惠农利民的好事情,让我们搞发展更有底气。”说完,农场负责人程华明擦了擦汗水,又开着收割机奔向金色的田野。
“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我村对所有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进行了信用评级,针对A级以上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里也结合农村实际需求推出了‘黟信贷’金融产品超市,有多种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套餐供信用主体选择,解决了发展中资金难题,很好的助力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胡门村党支部书记胡成来说道。
今年来,该县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契机,促进金融要素向农村地区倾斜聚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选派77名金融专员驻村,县内银行机构和28个村级党组织结对组建“党建金融联盟”,党建联建、资源联享、困难联解,有效做好融资对接工作。为改变以往“贷款满城跑”的情况,该县组建“黟信贷”金融产品超市,开发“强村贷”等10余款信用主体专属金融产品,信用户、信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最高可获得20万元、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及利率优惠。截至10月底,黟县累计授信11.65亿元,用信8.07亿元,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何德凡)
来源:安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