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耐火材料能否很方便地成型、生产、保管、运输、施工的性能被称为耐火材料的作业性。随着耐火材料使用功能的专业化,耐火材料品种的发展,作业性也愈益被人们所重视。
1、耐火材料可塑性
可塑性即是物料与结合剂或稀释剂调匀到标准稠度,通过揉搓成型后,承受外力虽改变原形状而不开裂的性能。从广义上讲,凡掺加了结合剂的耐火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一般半干成型的物料可塑性较差,而耐火可塑料、捣打料、结合粘土或掺有某些结合剂的物料,才具有较明显的可塑性质。
提高或保证耐火物料可塑性能的措施如下:
a、采用性能良好的胶结剂,如:粘土、水玻璃、磷酸盐、硫酸盐、有机结合剂等。
b、加强物料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使胶结剂的可塑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C、将混好的物料适当困置,促进物料中的反应,排除物料中的气体,也能明显增强可塑性能。
2、耐火材料粘结性对于不定形耐火材料结合剂,粘结性是它们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热工窑炉及设备,需要很多特定形状的耐火砖砌筑组合,这就需要在常温及髙温都具有一定粘结能力的材料,通常我们使用耐火泥浆来达到目的。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陶瓷结合,往往在泥浆中要加进一些促烧结剂使之提前烧结。
近来愈来愈多地采用了复合粘结剂。其中包括提高常温粘结强度的糊精、硅溶胶、水玻璃、卤水、耐火水泥、沥青、各种树脂等,也包括在中温或较高温度下能促进或实现化学或其他形式的结合,以提高强度指标的物质。除上面提到的材料大多具备此功能外,还有磷酸、多种磷酸盐、聚磷酸盐、硫酸盐、各种超细粉等。
另外,有机结合剂也是当前普遍使用的耐火材料粘结剂之一,它包括焦油、树脂、改性沥青等。这些粘结剂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粘结强度,到高温后又能形成碳结合网络。
复合结合剂由于具有各种性能的互补性,有机结合剂由于其残碳有利于耐火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所以对该研究工作正在迅速扩大和深入。某些复合外加剂对耐火泥浆性能的影响见表1。某高温增强剂对耐火泥浆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1某复合外加剂对耐火泥浆性能的影响
项目
粘结时间/s
抗折粘结强度/MPa
℃烘干
℃,3h烧后
无外加剂
55-90
0.85-1.00
1.40-3.65
1%?1.5%复合外加剂
40-
1.10-2.70
1.32-5.67
表2高温增强剂对耐火泥浆性能的影响
高温增强剂种类
抗折强度/MPa
℃烧后抗折强度提高率
/%
℃烘干
℃,3h烧后
未加
2-50
3.25
F型
2.46
8-70
C型
2.55
7.60
A型
2.75
8-90
C+F型
2.34
9.75
3、耐火材料的回弹性
耐火材料在进行喷涂施工时,将会出现因骨料颗粒的回弹脱落而造成耐火材料利用率下降,喷涂层颗粒级配不合理,体积密度下降,以至影响工作衬使用寿命等现象。
将喷涂料用结合剂混合后再施工的湿法喷涂,及伴以高温火焰的喷涂,都会使物料具有一定可塑性,而大大减少了回弹现象。
另外,较严格合理地掌握颗粒级配及极限颗粒,正确地调整喷涂设备的喷涂角度、距离和线速度,也是克服回弹现象的有效途径。
将泥浆与干料配合使用的混合喷涂法,先在受喷面上喷涂一层泥浆,再喷涂干料,也较好地解决了回弹问题。
4、耐火材料的硬化性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耐火材料与结合剂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后所建立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被称之为硬化。
多种不定形耐火材料,在胶结剂的作用下,不需经过高温烧结,只要满足它的特定要求,即可实现化学或物理结合而达到耐火材料的硬化并具有较高的强度。
各种类型的耐火水泥,当其与耐火骨料、粉料及水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养生,逐渐完成了水化反应,材料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不断硬化,强度不断提高。耐火水泥各龄期的强度见表3。
表3耐火水泥各龄期的强度
品种
耐压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1d
3d
7d
28d
1d
3d
7d
28d
号矶土水泥
35
40
2
2.2
号矶土水泥
45
50
2.4
2-6
铝-60水泥
40-50
60-70
3.7-4.1
4.4-5.3
低钙铝酸水泥
16
26
40
1.5
1.9
2.4
水玻璃是气硬性结合剂,其硬化强度的实现需要干燥空气环境。水玻璃结合粘土质耐火混凝土的强度变化,如图1所示。
磷酸是热硬性结合剂,其硬化强度需经一定温度处理才能实现。磷酸结合高铝质耐火混凝土的强度变化见表4。
图1不同养护条件对水玻璃耐火混擬土强度的影响
1…自然养护;2—潮湿空气中养护;3—水中养护
表4磷酸耐火混凝土的强度与养生温度之关系
养生温度
常温Id
常温3d
℃烘干后
℃烧后
1℃烧后
耐压强度/MPa
15.5
24.1
45.5
50.4
40.2
应用超细粉的低水泥浇注料的常温养护时间与硬化强度変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低水泥浇注料的强度发展曲线
5、稠度、泛浆
稠度用来表示耐火泥浆或流动耐火材料的可流动性能。用规定的圆锥体沉入可流动的材料内,其沉入的深度值即为该材料的稠度,以0.1mm为计量单位。
稠度概念在耐火泥浆、某些湿法喷涂料、可塑料、浇灌料的制备及使用中被广泛应用。正确掌握稠度指标,才能使热工窑炉的耐火砌体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
稠度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物料的粒度、颗粒级配及结合剂或稀释剂的配比来实现。加入适量外加剂,如减水剂等也能调节稠度指标。
泛浆是指耐火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捣打而在物料表面泛起一层轻稀的浆液现象。它主要是由于骨料颗粒不断下沉而产生的。泛浆现象表明耐火浇注料经振捣已达到比较密实的程度,内部气体大部分已被排除,孔隙大部分被小颗粒或流体所充填。但此种泛浆现象及上述效果只有在稠度适宜的情况下才具有意义。若稠度太大,则物料极难泛浆;相反,若稠度太低,虽然很快就能泛浆,但由于骨料及粉料颗粒太少而不能达到紧密结合。同时,上部很厚的泛浆层根本无耐火骨料,而不具有耐火性能。
当进行较大体积或厚度的多层耐火浇注料施工时,第一层料振捣完,应将泛浆层划破再加第二层料。因泛浆层的物料组成与其他层次不一样,颗粒级配也是不合理的。另外,泛浆层表面较光,也易造成厚度分层(起层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