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烘干 >> 烘干优势 >> 巴州区园堡山村抓好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
巴中市巴州区园堡山村是丘陵旱地村、原国家级贫困村,该村原有脱贫户户、人,重点监测户4户、16人,年实现整村脱贫。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全体村民面前的一道课题。高粱是该村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年、年高粱收割时恰遇梅雨导致霉变损失高达5万元。
如何破题?年该区成功申报“菜篮子”工程冷链设施建设示范县,为该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在深入调研后决定,兴建粮食烘干“富民线”,解决该村高粱烘干难、农民致富难、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
如何建基地?该村抓住治理撂荒地的契机,整治撂荒地余亩,采取高粱套种大豆的复合种植模式,今年8月村集体收获高粱88公斤、大豆公斤。同时,与本市某酒业公司签订高粱订单产销合同,解决了销售后顾之忧。
如何选设备?园堡山村立足“山粮”品种多的实际,经过实地反复考察论证,采购了混流静态房式多用途粮食烘干线,能满1足玉米、小麦、高粱等多品种粮食烘干,能实现运料、添料到温控、湿控、吹尘、除壳、出仓、装袋的全程电脑自动控制,与人工晒干相比,亩均节约人工成本元,减少劳动力3个。烘干线最低开仓量0斤,批处理量12吨,满足了该村亩粮食作物的烘干需求。按满仓高粮烘干8-12小时测算,每斤成本仅0.03元左右,即每吨60-80元。
助农增收如何?该村烘干线当年建成当年见成效,仅高粱一项收入9.5万元,户平均增收元。同时以每斤0.1元的优惠价延伸服务周边村,预计增收2.8万元。由于全程智能化控制烘干,交售的高粱品质好、水分低、易储存,深得收购公司的喜爱,按每公斤0.1元进行了二次返利,村集体额外增收0元并得到续约订单。后记:烘干线打通粮食烘晒难的“最初一公里”,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实现丰产又丰收,让原贫困村蜕变成收入过10万元的明星村,烘干线真正成了助农增收的“富民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805.html